清华附小:我们如何在这一年,同时推进37个不同层级的课题研究?| 头条
一所小学,
不但坚持科研是育人改革的第一原动力,
还同时获批两项国家级课题。
它究竟有着怎样的育人基础与研究突破能力呢?
真问题,真研究
2018年,清华附小同时落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立德树人成志育人模式实践研究”、教育部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学业改进的小学个性化诊断与反馈实践研究”两项国家级课题,这两件大事既引领着学校系列课题研究形成同频共振的向心力量,又标志着清华附小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两项国家级课题引领
《小学立德树人成志育人模式实践研究》
课题目标: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落实落细?如何在育人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围绕这三个问题,该课题以成志教育的实践探索为研究基础,积极探索小学立德树人校本的实践路径,尊重儿童天资与性情,指向理想与抱负,砥砺意志与行动,呵护兴趣、培养乐趣、激励志趣,探索育人理念、目标、载体、实施、管理、评价等协同育人系统,为立德树人、育人模式相关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样本。
《基于学业改进的小学个性化诊断与反馈实践研究》
课题目标:大数据时代,如何让数据的积累、分析在促进学生的成长中发挥关键作用?面向个体的教育如何实现精准化?
该课题努力推进成志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更好地促进儿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发展,探索为每个儿童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精准服务的重要载体。努力借助科学化的教育手段,将诊断与学业改进进行有机结合,发挥诊断在学业改进中的功能,使教师、家长、学生的努力方向更加个性化、精确化、专业化。
两项北京市课题跟进
《指向学生认知改进的课堂教学工具开发与实施研究》
《小学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真研究,真实践
承前启后,审视前瞻,系统科学
研究的源点始终在完整人的培养,并与时俱进,把国家、民族的命运与学生的志向奠基紧密结合。
价值统领,整体布局,集群效应
以成志教育为轴心,形成理论、路径、机制、评价等不同维度的课题群; 围绕成志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有序列、有层次的课题群研究系统。
构建整体育人模式,先从组织形式和管理机制变革入手。学校撤销了年级组、学科组的设置,取而代之的是段部管理和段长负责制,学段拥有教育、教学、科研、人事的管理权。学段内就近评价、育人导向的评价方式,促使所有学科教师打破学科界限,全员育人。
在这种设置下,清华附小的教师没有了办公室,班级教室就是他们的办公室,每个班设正副两名班主任,两名班主任在学科、年龄、性格等方面优化组合,共担育人责任。这就是清华附小“段部管理+整合包班”、打造育人共同体的改革。
1
年度活动
以主题聚焦的方式与教育教学培训相结合
2
每周活动
以内嵌式学习的方式突破针对性的教育问题
每周大科任以示范课为主要抓手,集中研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与学习养成教育。
每周青年共同体重点聚焦青年教师的实际困惑、重点突破。
项目开题报告头脑风暴会
课堂”四动”工具研发微论坛
3
常态活动
以项目研究的方式与常态教学融合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课程按照启程、知行、修远三个学段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不同学段的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楼,低段在启程楼,中段在知行楼,高段在修远楼。
从启程到知行再到修远,不只是学习空间的变换,更是一种整体育人的进阶——启程学段侧重夯实基础,适才扬性,呵护兴趣;知行学段强调知行合一,砥砺意志与行动,培养乐趣;修远学段侧重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激励志趣。
启程学段:双+育人
《基于低年段“双+育人”组织模式的实践研究》项目,从家校沟通、学科融合、学生评价细节等方面给老师们最适切的指导。
知行学段:小组化学习
知行学段在小组合作研究中激发学生自主、自觉、自发的合作探究意识。
修远学段:学生成长评价研究
修远学段用经典阅读、体育健康、品格养成、学科关键能力的监测数据梳理六年级学生六年的实际获得。
内生机制,促师生持续发展
1
学科研究性小课题研究
通过小课题的开展,促进学生在各个学科领域内深度学习的发生。
2
年度主题小课题研究
以学校年度主题为牵引,打破学科壁垒,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过程中增加其实际获得。
3
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小课题研究
让学生在关注社会问题的过程中,把个人成长的思考与社区的建设、国家的兴旺结合在一起,培养社会责任感,发展公益情怀。
学校搭建 “五个一工程” 平台,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加速成长。近两年已经有12位老师藉此平台带领团队展示了实践研究的风采,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
用成志教育理念引领办学,逐渐形成了辐射一体化的成志育人教育圈,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广西、云南、西藏等地形成从扶贫到扶志的内涵式教育成果支教行动,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清华附小做到了一种超越学科进行的综合性课程研究,超越中国小学教育的成长培养方案……”史家胡同小学教师张聪很好地概括了清华附小课改的核心。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谢维和教授也表示:“清华附小优化后的国家基础性课程与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向和方向,也为我们的路径选择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引导。”
教育科研是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学校改革的不竭动力。教育科研更是基于团队,要懂得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让学习、研究成为一种生命状态,一种工作姿态,一种职业样态。
百年清华附小,从成志学校到成志教育,始终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怀,始终夯实基础教育的“立人”功能,始终关注“人”发展的真问题,坚持真研究,始终扎根课堂真实践,共创成志教育故事,形成持续的教育认知源泉。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学校档案
创校时间:清华附小的前身是“成志学校”,成立于1915年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
办学理念: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
学校简介:坐落于清华大学校内,并形成了一校五址办学的格局,拥有教学班110个,学生4000多人,教师近400人。学校于2012年开始进行“1+X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2019年,新校长聚焦教育现场
我们期待发现最鲜活的学校,欢迎您的来稿!
“新校长传媒”投稿邮箱:
2594889720@qq.com
你可能会感兴趣
这所“最美新学校”的设计,不仅放飞自由,也巧妙点燃了学习者的内驱力......
来源 |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微信公众号
责编丨赵方
你的专属精品教育生活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阅